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地质礼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他是国军总司令,毛主席唯独不接受他投降,老蒋:我也想杀了他

更新时间:2025-03-12 12:36  浏览量:8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场的受降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

礼堂里,杜鲁门、斯大林、丘吉尔、蒋介石四幅巨大的画像下,在上千中外记者、观礼来宾的环绕中。

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了日方代表小林浅三郎递交的投降书。

在中、美、英、苏四国国旗,和礼堂中巨大的“和平”两字与象征胜利的“V”字之下。

何应钦看着自己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前辈冈村宁次前,向自己两次45度鞠躬。

在典礼结束后发表讲话,淹没在全场雷动的掌声中。

这或许是何应钦人生中最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一刻,也是最后的光鲜时光。

何应钦在国民党内部一直都是位高权重,被认为是蒋介石的“大管家”。

然而在背后,蒋介石却并没有那么信任和器重何应钦,甚至还曾放话称“我也想杀了他”。

不为蒋介石所容的同时,毛主席也说,绝对不可接受何应钦的投降。

本应炙手可热的国民党二把手,究竟如何与老蒋反目,又为何会沦落到被国共两方领导人共同厌恶嫌弃的境地呢?

何家先祖在贵州靠贩牛致富,经商兼农。

后来为避清末的战祸何家从贵州兴义一带搬迁到山林深处的泥凼风波湾,开了一家染坊,成了泥凼小地数一数二的富户。

地处深山,泥凼之地群山绵延,石林俊秀,壮美万千,何应钦就在这石林边出生长大。

何应钦从小性格执拗倔强,曾因和邻家孩子打赌,与一只暴脾气黑牯牛打架,打得鼻青脸肿。

1906年秋冬之交,何应钦考进贵州陆军小学堂。

贵州陆军小学堂是清末新政中建立的新式军官学校,这个清政府建立的军校里弥漫着革命思潮。

不过,这些没有影响到何应钦,他潜心学习军事理论和实践,勤奋刻苦,成绩优良,两年后考取了武昌陆军第三中学,不久就被选派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

当时中国同盟会已成立,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里,成为同盟会员,积极谈论革命不是稀罕事,比何应钦高一届的“蒋志清”便是其中一员。

蒋志清就是蒋介石,虽然在日本时二人并没有过多交往,不过此时的上下级师兄弟关系,也是二人未来长达数十年缘分的源头。

从日本毕业回乡后,何应钦投靠了当时黔军第一师师长王文华,并娶了王文华的妹妹王文湘为妻,并凭借着姻亲关系成为王文华的亲信心腹,走进黔军的核心。

1917年,在王文华的支持下,贵州陆军讲武学校重新开学,何应钦担任校长。

何应钦参考了自己多年在多个军校学习的经验,为贵州陆军讲武学校制订了教育、训练大纲, 挑选学校教官和职员,争取到了10万元经费。

在讲武学校,何应钦担任校长5年,这段经历为何应钦后来做黄埔军校“保姆”做了铺垫。

二、“有我蒋介石的,就有你何应钦的”

何应钦在黔军时,贵州风云变幻局势莫测,兴义军阀新旧两派争权夺势斗争激烈。

1921年3月,何应钦的大舅哥王文华在上海遇刺;年底,何应钦在昆明郊外的温泉遭到刺杀,身中两枪。

休养半年后,何应钦辗转前往上海,结束了他的贵州军阀生涯。

到上海后,何应钦再一次与学长蒋介石碰上面,得知了孙中山即将建立革命军校的消息。

于是从贵州军阀斗争中失意离场的何应钦意识到了一个新的机会,他南下广州会见孙中山。

“我见到国父, 是在广州的土民土工厂, 也就是当时的大元帅府……国父手令派我为大本营参议, 要我在广州住下。”

因而在黄埔军校筹办之时,何应钦顺势成为其中的重要骨干,前往位于广州东郊长洲岛的未来黄埔校址,主持下级干部的选拔训练。

在黄埔校长蒋介石到达军校之时,就恰巧碰上了何应钦检查验收下级干部训练成果的实战演习。

在演习中,何应钦表现出“冒险犯难”的精神备受蒋介石肯定,还被称为“黄埔传统精神”之基础。

1925年初,教导第一团团长何应钦在校长兼总司令蒋介石的指挥下,开启了国民革命军东征的征途。

3月,在与陈炯明部位于棉湖一带的激战中黄埔军队损失惨重,蒋何二人的政治声望还没怎么积累,就眼看要葬身棉湖。

在看似的绝境之中,何应钦最终找到机会制造混乱,掩护着蒋介石逃出陈炯明部的包围,黄埔军也艰难的赢下棉湖苦战。

死里逃生的蒋介石也将那一天3月12日视作两人共患难同生死的重生之日,并向何应钦保证:“有我蒋介石的,就有你何应钦的!”

在黄埔军校中,蒋介石与何应钦俨然一对“严父慈母”。

何应钦任劳任怨,上至苏联顾问领导长官,下至学生生活武器军费,他都一应妥当打点。

对于蒋介石,何应钦也是毕恭毕敬。

随行各处,他会对军校炮台边的“蒋”字大旗行注目礼,会在蒋介石夸夸其谈时苦站听训,仿佛他不是军校总教官,而只是蒋介石的侍卫。

尤其是棉湖一役同生共死后,何应钦更是表示,将会对他忠心不二。

但何应钦与蒋介石的蜜月期却没有持续多久。

北伐末期,蒋介石野心毕露,国民党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权斗。

汪精卫、白崇禧作为国民党内部具有极高话语权的人物,对于蒋介石野心勃勃的夺权行径很是不满,他们联手何应钦,打算共同排挤蒋介石下野。

而何应钦也认为蒋介石气数已尽,选择站在汪、白一边,这也成为蒋介石与何应钦嫌隙龃龉的开端。

蒋介石在军政用人方面一直将黄埔军人视作自己的嫡系禁脔,而同样在黄埔军校有着崇高地位且一直统领黄埔系的何应钦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蒋视作对手。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如何解救蒋介石的讨论会议,就是在何应钦的官邸里开的。

在商议过程中,何应钦与宋美龄发生争执,国民党内逐渐有何应钦意图篡权夺位的流言传开,更加深了老蒋对何的不信任。

四、“你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当时何应钦虽深居贵州,但也吹到了革命新风,一度发起了“少年贵州会”这一先进团体,并创办报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潮。

不过对权势的争夺党同伐异,显然是比“德谟克拉西”重要的多,何应钦的革命热血也就很快凉下去了。

虽然蒋介石对何应钦的疑心和嫌隙从未停止过,但在反共战线上,何应钦与蒋介石始终站在一起。

国民党对红军发起的五次围剿,多是在何应钦的指挥下进行的。

1933年,日军铁蹄之下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也是何应钦给老蒋背下大锅。

1941年,何应钦、白崇禧策划发动了“皖南事变”,

国民党不对侵华日军加强抵抗,反而把枪炮对准自己的同胞,打着反共的旗号,不顾抗日统一战线,对新四军战士举起屠刀,污蔑新四军“叛变”,撤销新四军番号。

国民党这一行为深深刺伤了国共合作的团结与协作抗战的信心,周恩来总理更是怒斥何应钦“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手中沾满鲜血的何应钦,在彻底被蒋介石排除国民党核心后,还因共产党人优待叛将的态度

抱着侥幸心理示好我党,但是毛主席明确说了,不可能接受他的投降!

最后,何应钦和国民党一同退到台湾,曾经显赫一时的一级上将领了个“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闲职打发晚年,再也没有进入权力核心。

对于何应钦的一生,你会如何评判呢?

场馆介绍
北京地质礼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三十号。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是一座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1959年地矿部地质礼堂的前身为“李四光讲习堂”,当时礼堂占地2000平方米,后又扩建了两次,以满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四
13、22、38、42、47、101、102、103、105、109、409、603、60
地质礼堂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