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淡”处品出江海之味一一评陈向东的小品文《清茶》
更新时间:2025-09-28 08:53 浏览量:1
于“淡”处品出江海之味
一一评陈向东的小品文《清茶》
陈振桂
陈向东先生的这篇《清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致小品文。它借一个“淡”字起兴,以“茶”为喻,层层递进,在短短的篇幅内,完成了一次对“君子之交”的深刻诠释和对浮躁世风的温和批判。其文笔老辣,意蕴悠长,读来如品佳茗,回甘无穷。
一、立意精巧,于寻常处见深邃
文章开篇便不俗,直言“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淡出鸟来”,以略带粗粝的市井语气打破陈词滥调的窠臼,瞬间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并未走向对“淡”的否定,而是巧妙地将其重新定义,比作“高手泡茶”的“第一遍水”。这个比喻堪称文眼,它瞬间将“淡”从“寡淡无味”的浅层认知,提升至“去伪存真”的哲学高度。这种对传统观念的“创造性误读”,体现了作者独到的思辨能力。
二、比喻精当,意象系统而丰满
通篇以“茶”为核,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精妙的意象系统:
· “粗陶碗”与“老茶叶底子”:喻指君子之交外在的质朴与内在的深厚积淀,形象地揭示了“表面平静,底下深沉”的本质。
· “刚沸的水”与“不肯妥协的茶芽”:生动刻画了君子情义的热烈与风骨的铮铮,将抽象品格具象化,可感可触。
· “清明前的龙井”竖立杯中:此意象尤为绝妙,既写出了君子之交的澄澈通透、坦荡无伪,又暗含了君子卓尔不群、耿直不屈的姿态。
· “快销品”、“洪水”、“糖浆”:这些与“清茶”对立的意象,精准地勾勒出当下功利、泛滥、甜腻的人际关系现状,与清茶般的君子之交形成强烈反差,强化了文章的批判性和现实意义。
三、文白相间,语言富有张力与韵味
陈先生的文字功力深厚,句式长短结合,文白夹杂,既保留了古典散文的凝练雅致,又融入了现代口语的生动活泼。如“热烈得像一壶刚沸的水,诚挚得如一枚不肯妥协的茶芽”,排比中见力量;“连偷奸耍滑的影子都无处遁形”,用语犀利,一针见血。全文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四、价值倡导,于不合时宜中见坚守
文章的价值不仅在于对古典君子之道的精彩阐释,更在于其对现代社会的观照。在“人情快销品”和“利益糖浆”充斥的“宴席”上,作者旗帜鲜明地推崇那杯“不合时宜”的清茶。这种“不合时宜”,恰恰是一种珍贵的坚守。文末“撇去浮沫,倒掉头汤”的呼吁,既是对泡茶工序的回归,也是对人生与人际关系的提纯指南,引导读者在浮躁中寻求内心的沉静与关系的本真。
总结而言, 这篇《清茶》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杂文。它如一杯上好的清茶,初读似“淡”,细品之下,却觉滋味醇厚,齿颊留香。它不仅重新擦亮了“君子之交”这一传统美德的内涵,更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如何自处与待人,提供了一剂清冽而温润的解药。
2025年9月28日于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