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地质礼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许昌县尚集公社建起一座大礼堂

更新时间:2025-05-13 16:44  浏览量:5

许昌县尚集公社建起一座大礼堂‖老家许昌

文‖李群成 图‖网络

1958年,我们许昌县尚集人民公社(现在的许昌市示范区),建起了一座大礼堂。(想欣赏李群成老师写的其它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许昌县老家生产队的铁匠铺

要说建大礼堂的速度也真是够快的。几天前才听大人们说尚集公社办公院南边不远处堆起了不少砖瓦、木料,只是不知道是做什么的。可是没有几天的功夫,一座雄伟的大礼堂就立起来了。(想看看上回发的老照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1949—1972年,许昌师专(前身)的校长书记,你知道吗

那个年代只有城市里才有的大礼堂,突然出现在农村,可真是特大新闻,全公社的男女老少都纷纷前往参观,有的甚至跑十几里路来观看这个稀罕物。

那一年我刚上小学,星期天也相约几个小伙伴,跑七、八里路来到尚集,欣赏这座雄伟建筑。

大礼堂坐落在尚集村东门外,正对着东街的一大块儿空地上。由于建起了大礼堂,原本由东街向东延伸的大路,也不得不改道绕过大礼堂从北边通过。礼堂北边百余米处是公社大院,东边和南边都是大片的田地。当时正值春天,在阳光和春风的沐浴下,田地里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喜人,更映衬着大礼堂这个新生事物的雄伟与壮观。

大礼堂是由蓝色方砖砌成的,用新式的机制红色大瓦覆顶,南北墙的高处还留有很多通风的窗户。西边是正门。正门高处有享誉中原的著名书法家邱一献题写的、具有浓重柳体风格,并用漆漆成了大红色的足有一米高的“礼堂”两个大字,字体雄劲,稚拙老辣,线条圆润,刚健有力,一看就让人赏心悦目。由于大礼堂正对着东西大街,站在尚集西门外,都能清楚地看到大礼堂的雄姿,和门头上两个靓丽的大字。

礼堂的南北两侧设有偏门,后边的两侧还建有大约十几间平房。大礼堂后边留有很大的一块儿空地,都栽上了一排排的桐树。

走进大礼堂,我们看到供观众坐的凳子,是由碗口粗细的原木搭建的。支撑大礼堂的大梁、檩条也都是用粗粗的木材建起来的,显得极为高大与空旷。礼堂里虽然还是黄土地面,但是,也显得平平整整。礼堂的后半部是一个用青砖垒起来的约一米高的舞台。据说,舞台下边还埋了不少口朝下的大缸,以增加礼堂的音质效果。整体看,大礼堂虽然也显得有点简易,可对于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来说,却是大大地开了眼界。

大礼堂建起来以后,就陆陆续续开始了放电影等各种文娱活动。

那个年代许昌市也有两三座剧院、影院,但是,由于路途远,交通不便,再加上手里缺钱,农村人是很少能够进得去的。尤其是我们小孩子,要想到城里的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农村人能看到的电影,也是由县电影队轮流到各村去露天放映。因为全县有15个公社,少说也有200个村庄,轮一遍起码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公社建起大礼堂后,县电影队也不再到各村去,就连续几天在大礼堂免费给社员们放电影。全公社的人听说尚集大礼堂放电影,都纷纷前来观看,每场都挤得满满的。趁着星期天的一个晚上,我也有幸到大礼堂看过一场电影,只是忘记电影的名字了。

大礼堂除放电影、演节目外,公社召开各村干部会,都是在大礼堂里或者是后面的平房里、大院里。

桐树这种树种,在松软湿润的环境里长得是很快的。不几年的时间,礼堂后院的桐树都长到了碗口粗细,比巴掌还大的稠密的树叶把院子遮蔽得阴森森的,即便是炎热的夏天,也会感到丝丝凉意。那时候我年龄小,还没有资格参加开会,只是偶然路过大礼堂旁边的时候,看到大人们在桐树下开会、乘凉,内心也充满了羡慕之情。

由于大礼堂后边房间多,吃住、开会都比较方便,所以,每年到尚集公社征兵的解放军同志,也都安排住在那里,更便于开展新兵的体检工作。

小时候,村里人都说我是平脚板,一辈子当不了兵。所以1968和1969年春季征兵,我都没有勇气报名。1969年11月份,新的征兵工作开始后,我听从本族明申老弟的劝说,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写了决心书,并到大队部报了名。经过目测和到大礼堂参加体检,我竟然也被带兵的解放军医生,评定为“丙种身体合格”,符合陆军征兵条件。后来又经过政审,我也顺利地接到了“入伍通知书”。

12月上旬,我们接到通知,要求一大早赶到大礼堂后边的院子里集合。全公社50多个新兵,分乘两辆解放牌大卡车,到许昌市南大街路东的澡堂里洗了澡。洗完澡我们又回到礼堂后边的院子,按照高低个排好队,并换上了崭新的军装。

12月11日上午,我与我的父母亲、家人,在队干部的陪同下,共同乘坐大队的大马车,到礼堂后边的院子里报到。带兵的李排长、陈班长临时给我们分了班,按高低个排好队,等候蔡指导员讲话。我清楚地记得,蔡指导员亮着清脆的嗓音说:“大伯、大妈、大叔、大婶们,从今天起,您们的儿子就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了。您们把他们交给我们,请尽管放心,我们一定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使他们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听到蔡指导员的讲话,我们都由衷地感到自豪:是啊,从今天起,我也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了!

蔡指导员讲话以后,我们在大礼堂北侧的路边上,乘大卡车到许昌市西北垛上的烟叶仓库集中。当天下午大约四、五点钟的时候,我们告别前来送行的父母、亲朋,排着队徒步到许昌火车站。傍晚乘上绿色的专列,12日上午大约9点钟左右来到了江苏省新沂县,开始了我十几年的军旅生涯。

自离开故乡之后,每年回去探亲路过尚集,都能看到大礼堂仍然安安静静地屹立在大路边,还是那么的雄伟、壮观。十几年后(具体是哪一年记不得了)路过尚集时,就再也没有看到大礼堂的身影了。

世上的任何事物,一旦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都会被时光老人慢慢地吞噬。虽然我们再也见不到尚集大礼堂的踪影,但是,它却永久地留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里。

2025年5月

另:当年的美好时光哪去了?那些曾经影响我们生活的风物为何慢慢无影无踪?为留住更多渐行渐远的消逝的老建筑、老寨、歌谣、现象、老行当、童年游戏等,“老家许昌”汇编了资料《消逝的风物》,希望留住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记忆。该资料长约29厘米,宽约21厘米,厚3厘米,重约3.2斤,50余万字,496页,全彩印刷,欢迎留言咨询……


【作者简介】李群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书法、美术作品多次入选(获奖)中国书协和河南美协的展览。在报刊及互联网发表散文、艺术理论、评论、随笔180余篇40多万字,诗词(楹联)数百首。出版有《李群成书法作品集》《崛起中原—中国当代书法名家李群成》《春诵秋吟·李群成诗词楹联集》《沃野颐真·李群成诗词集》《尘封的岁月》。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场馆介绍
北京地质礼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三十号。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是一座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1959年地矿部地质礼堂的前身为“李四光讲习堂”,当时礼堂占地2000平方米,后又扩建了两次,以满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四
13、22、38、42、47、101、102、103、105、109、409、603、60
地质礼堂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