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地质礼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王柏龄:他的像曾高挂在黄埔军校的礼堂中,为何后来却不见了踪影

更新时间:2025-04-09 07:06  浏览量:9

要说蒋介石最喜欢的照片是哪一张,那肯定就是他在黄埔军校当校长时,站在孙中山后面的那张合影了,因为这张照片被他指定挂在军校的大礼堂中,他要让全校的师生们牢记,我才是孙总理指定的接班人,国民党的正溯所在。

不过,这张照片是经过修饰的,原来的孙中山后面站有三个人,正中间的是蒋介石,他右边的是何应钦,而他左边的人叫王柏龄。

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当时的王柏龄地位之高,是远超人们想象的,他是黄埔军校筹备处的主要负责人,建校后被任命为军校总教官和教授部主任,而被他在云南讲武堂所赏识的叶剑英,当年也是在他的力邀下,来黄埔成为他的副手。

他也是黄埔军校的第二任教育长,在黄埔的军队系列中,是仅次于校长蒋介石的存在。

作为蒋介石在保定军校的同窗好友,他在军校的筹备时期,是蒋介石十分器重的人物,包括所有的军校教官,见了他都是要行军礼的,更不用说如杜聿明、胡宗南这些学员们,对他更是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的差池。

黄埔军校的教官,包括“八大金刚”在内,都贯穿了民国主要的历史经脉,陈诚甚至做到了二号人物“副总统”,而那前几期的学员们,除去战死沙场的之外,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声名,唯有他们尊敬的王大教育长,几乎是无人识得,成为一个默默无闻之人,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王柏龄,字茂如,江苏扬州人,1889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和父亲都给当地望族当家庭教师,他从小便浸润在学风浓郁的环境中,在前辈们的悉心教导下,很早就熟读诗书,国学功底深厚,被亲人们寄予厚望。

可惜的是,在他1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境一落千丈,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长大。后得乡人资助,方才得以继续读书学习。

南京陆军小学校

1903年,清王朝在大力训练新军的同时,在各地举办军事学校,南京陆军小学校便是其中之一,可能是朝廷停止科举的原因,在“学而优则仕”无望的情况下,14岁的王柏龄弃文从武,考入了陆小,准备走出一条以武报国之路,当然,军校不用交学费也是重要原因。

毕业后,他因学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是专门为留学日本学军事的预备班,也就是后来保定军校的前身,成为该校的第一期学员,与蒋介石和张群成为同学。

后来,王柏龄又被选派留学日本,进入日本士官学校的预科振武学校学习,同时也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了追随孙中山革命的征程。

与蒋介石不同的是,他是老老实实地在日本学军事,而蒋介石则回国跟着老大陈其美闹革命去了,所以,至少在学历上,他是要高出蒋同学一头的。

辛亥革命爆发后,王柏龄回国参加革命,与蒋介石和张群一起,参加了光复沪宁之役,从任民军的连长一直做到了团长,所以,他与蒋介石的关系是相当好的。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再次流亡日本,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期骑兵科学习军事,1914年回国后,在陈其美和蒋介石推荐下,加入居正领导的山东讨袁军,任总司令部参谋、代参谋长、旅长等职。

1917年,王柏龄应唐继尧的邀请,去云南讲武堂任战术教官、骑兵科长,并参与筹办了云南陆军讲武堂高等军事学校,后又担任了该校的教育长,他在这里从事军事教育长达七年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军校办学经验。

到了1923年,当孙中山在广州重新设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后,蒋介石立即邀请王柏龄来广州任职,担任大本营的高级参谋,同时也是粤军许崇智总司令部的监军。

而在1924年时,孙中山在苏联的帮助下,准备建立黄埔军校后,作为筹委会委员长的蒋介石,也把王柏龄拉来当作助手,负责筹建军校的具体事务。

如果看王柏龄一生最高光的时刻,或者说他此生所做最大的贡献,肯定是在黄埔军校筹建的这一段时间中,他不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而且还有在云南讲武堂七年教学经验,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军事人才。

从选址到基建,从选编教材到招聘教官,从课程设置到招生考核,甚至军官和学员的军服,设计睡觉的床和上课的课桌等诸多的杂事,作为少将教授部主任的王柏龄是亲力亲为,全力以赴。

他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超凡的组织能力,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夙夜匪懈,勤教严绳,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一个全新又朝气蓬勃的黄埔横空出世,作为军校主要奠基人的王柏龄功不可没。

时值国共合作之际,我党有很多人也在黄埔担任教官,但他们都是政治方面的教官,如周恩来、恽代英、聂荣臻等等,而军事教官则大都由三个来源,一是日本士官学校,二是云南讲武堂,三是保定军校。

作为同这三个地方都有很深渊源的王柏龄来说,几乎所有的军事教官同他的关系都很不错,对他也是相当尊敬,所以,他在黄埔有着很广的人脉,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大放异彩。

此时,在黄埔军校中的军队系列中,王柏龄的排名仅次于校长蒋介石,成为第二任教育长,被称为“蒋王”系,至于他的风头被后来他介绍来的何应钦所取代,形成了“蒋何”系,那就要怪王柏龄自己了。

何应钦

何应钦刚来黄埔的时候,只是担任了战术总教官,他是没有参与筹备军校的职责,所以,王柏龄所担负的责任,是远高于何应钦的。

1924年底,黄埔军校决定组建教导团,他与何应钦一起,分别就任第一和第二教导团团长,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当教导团扩编为教导师后,王柏龄又升任教导二师师长;后来在军政两界叱咤风云的刘峙、蒋鼎文、顾祝同等人,都只是教导团的营长,而在台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陈诚,此时不过一连长而已。

但是,当王柏龄率领刚成军的黄埔学生们攻打陈炯明时,他不善战的弱点便暴露了出来,当何应钦的教导团连战连捷之际,他率领的第二教导团却遭到了惨败,于是,蒋介石也看出了王柏龄在实战中有“纸上谈兵”的不足,便让营长钱大钧接替了他团长的职位。

在东征陈炯明的淡水和棉湖的关键战事中,何应钦突出的指挥才能,受到了包括苏联顾问和蒋介石在内所有人的赞赏,从此,原来黄埔军校的“蒋、王”系,正式被“蒋、何”系所取代。

然而,毕竟仅靠一次战斗不能说明王柏龄就不行,蒋介石对他还是相当信任的,东征后,王柏龄在军政上的地位没有受太大的影响,他还是担任了一系列的职务,并在军校内组建“孙文主义学会”,以同我党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分庭抗礼,强化国民党对黄埔学生的影响力。

北伐开始后,蒋介石在担任总司令的同时,还兼任着第一军军长,而副军长就是王柏龄,可见,蒋介石依旧很看重这位昔日的同窗好友。

蒋介石和王柏龄

但是,他孤军冒进,进占南昌,被老奸巨滑的孙传芳杀了个回马枪,使得北伐军在南昌战役中大败亏输,损失惨重,气得蒋介石直接撤除了他的军职,从此,王柏龄在军界再无出头之日,声誉也一落千丈,还落下个“不能打仗的将军”名号。

北伐胜利后,随着张学良的东北易帜,蒋介石完成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而昔日风光无限的王柏龄只得到江苏省建设厅厅长职务,他心灰意冷,也无心本职工作。

及至叶楚伧接替钮永建继任江苏省主席后,便免除了王柏龄的建设厅厅长,他在这个位置上只干了两年多,毫无政绩可言;但依然保留了其国民党中央委员的虚衔,每月按时领薪水度日而已。

1928年,落寞的王柏龄为寻找精神寄托而皈依佛教,他拜苏州报国寺的印光大师为师,从此潜心修佛,极少过问政事。

当然,要说此时的王柏龄尸位素餐也不尽然,自从他皈依佛教后,对家乡扬州的佛家圣地也多有善举,如重新修缮了扬州重宁寺和瘦西湖的五亭桥,以及史公祠、小金山、法海寺、平山堂等众多的古迹,这些举措至今还泽被后人。

修缮前的瘦西湖五亭桥

除此之外,他还筹措资金,在长堤春柳东岸净香园故址购地30亩,构筑了在辛亥革命中英勇献身的扬州籍烈士熊成基纪念堂,也就是现在的扬州熊园;他还曾参与创办私立扬州中学,以及国文专修学校,对扬州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与那些动不动就“反蒋”的高官们不同,王柏龄一生不说蒋介石的坏话,所以,尽管蒋介石知道他能力不足,却也给了他一堆的虚衔,不仅终生顶着各种委员的职称,直至逝世为止,他都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而蒋介石在任何公开的场合下,也给足了他民国元老的面子。

王柏龄

全面抗战爆发后,王柏龄迁居昆明,精研佛学微言大义,具有高深佛学修持;他还整理云南佛教,与太虚大师等人交往甚密,并以他的影响力,对云南境内的佛教颇多贡献,如重建鸡足山道场等,在佛教界的影响很大。

王柏龄平生喜好翰墨诗文,自1938年底,他应黄埔军校的邀约,写了《黄埔开创之回忆》一书,为后世留下了黄埔建校时期的宝贵资料,他晚年寓居成都,与世无争,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佛学。

1942年8月,王柏龄预感大限将至,他嘱咐弟子办理后事的一应事宜,三天后的8月26日,在高僧们的诵经声中,他身着僧衣,含笑坐化,终年54岁,世人无不称奇。

当此之际,几乎所有的民国政要都写了挽联,或发来唁电,就近的民国高官们,都前来参加了他的追悼会;抗日战争胜利后,家乡民众将他的灵骨迎回故土,安葬于扬州瘦西湖畔的熊园中;但在“文革”中被毁,尸骨无踪。

现在,有关王柏龄的资料极少,而在能看见的文章中,他就如戴笠一样是个负面人物,不是顽固反共就是争权夺利,不是玩弄女性就是贪生怕死,尤其是在包养情妇,争风吃醋方面,更是荒唐之极。

对此,我没有一手资料,对王柏龄也没有做深入的研究,不敢胡乱下定义,只是觉得,现在人们对王柏龄的评价实在是有些偏颇,而且也是极为不负责任的。

比如,打开较为权威的某百科,除了在肆渲染王柏龄那些风流艳事以外,被涂抹得黑得不能再黑,连照片都错贴为何应钦,不信,你去打开看看。

场馆介绍
北京地质礼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三十号。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是一座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1959年地矿部地质礼堂的前身为“李四光讲习堂”,当时礼堂占地2000平方米,后又扩建了两次,以满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四
13、22、38、42、47、101、102、103、105、109、409、603、60
地质礼堂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