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旭光弟《飞放》小品文有感
更新时间:2025-11-17 17:43 浏览量:1
【原创首发】
作者 张国政
旭光弟的这篇题为《飞放》的小品文,宛若一幅清雅的水墨长卷,在冬日的麦村徐徐展开。其文字间流淌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一种生命的姿态,读后真是令人感慨深刻,受益匪浅。
李旭光摄影
一是以文人笔法,写当代桃源。旭光弟深得传统小品文神韵——“四野苍碧开胸次,满目青葱疑入春”等诗句的化用,与翠竹、稻茬、菜田的描写相映成趣。最妙的是对“静”的把握:村落不闻鸡犬,洁净如圣坛,这种超越现实的静美,将麦村提升为现代人精神栖息的乌托邦。
李旭光摄影
二是在对比中见深意。文章暗含多重对比:昔日摩肩接踵与今日零零散散;城市的水泥壁垒与乡野的自然生机;岭南的假日文化与东北的生活图景。这些对比不着痕迹地叩问着现代人的生活选择——我们究竟在追逐什么,又遗失了什么?
李旭光摄影
三是“飞放”的哲思升华。结尾处“飞放”意象的引入,堪称点睛之笔。将假日出游比作契丹人放飞海东青,既保留了驾驭与约束的辩证思考,又赋予寻常郊游以文化厚度。这种“相对的自由”,恰是当代人在责任与自在间寻求平衡的生动隐喻。
四是观察入微见真情。
无论是“晾衣晒菜知户之活法”的生活洞察,还是帐篷下“幕天席地”的欢乐场景,都透露着作者对生活本真的挚爱。这种观察不是冷眼的审视,而是带着温情的融入。
李旭光摄影
总之这篇文章最动人处,在于它超越了寻常游记的窠臼,在踏青寻幽之外,完成了一次精神的飞放。当我们在文字间跟随旭光老弟漫步麦村,收获的不仅是田园风光,更是一种在喧嚣时代如何安顿心灵的智慧。这恰如古人所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好的文字,终将引领我们回归内心。
国政2025.11.16日晚于丹东
作者张国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