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地质礼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同样是在春晚演小品,把赵本山和陈佩斯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来了

更新时间:2025-10-12 10:03  浏览量:2

文:嘈坊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和艺术领域的顶级大佬,一般很难分出个高下,曾经活跃在春晚舞台上的两代“小品王”陈佩斯和赵本山就是如此。

可很少有人知道,陈佩斯其实向赵本山“发难”过。在赵本山凭借小品《卖拐》系列走上事业巅峰的那几年里,陈佩斯曾经在接受采访时暗讽过他。

“把被骗当做可笑,把骗人当做成功和胜利,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出现问题了。”

陈佩斯这番话一出,似乎给围绕在赵本山身上挥之不去的“低俗”争议下了一个定论。可事实真就如陈佩斯所言吗?

其实,陈佩斯和赵本山同为小品领域的宗师级人物,他们的种种不同是由演艺经历、理论基础和对小品艺术的理解差异造成的。

至于两人孰高孰低,其实是各具千秋。陈佩斯有他的精妙之处,赵本山也有自己的人文关怀,两代“小品王”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光彩。

老嘈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曾经的两棵“春晚常青树”陈佩斯和赵本山的异与同,聊聊这两位喜剧领域泰山北斗的表演魅力之所在。

不同于大多数出身寒微的老一辈演员,陈佩斯出生于演艺世家,起点极高。

陈佩斯的父亲是曾给毛主席、周总理表演话剧的著名戏骨陈强,他给两个儿子分别起名陈布达、陈佩斯,是为了纪念自己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演出。

在那新中国建设刚刚起步、人民物质和精神给养均十分匮乏的年代,陈佩斯的父亲可以出国演出,这样的家庭,艺术底蕴可想而知。

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陈佩斯,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场“文革”让他的父亲成为了“右派”,也差点儿让陈佩斯的艺术之路早早夭折。

陈佩斯曾数度报考艺术院校,成绩优异的他每次都败在了“成分不好”上。直到1973年,他尝试着报考八一电影制片厂,最终被录取,这才成功开始了演员职业生涯。

家庭的熏陶让陈佩斯自幼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他的戏剧理论功底十分深厚,八一厂的专业表演训练又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

同时,陈佩斯经历过的坎坷又使他对人物、对情绪、对表演有深刻的领悟力和共情力,他的表演一向以“准确”著称。

如果说陈佩斯的经历可以用“坎坷”来形容,那赵本山的“草根逆袭”就是不折不扣的“传奇”,是诞生在东北黑土地上的艺术奇迹。

赵本山出生于辽宁农村一户贫苦的家庭,母亲早逝,父亲随即抛弃了“累赘”进城打工去了。可以说,赵本山小小年纪,就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孤儿”。

为了谋生,赵本山自幼跟随瞎了眼的二叔走街串巷跑腿儿卖艺。拉二胡、唱二人转、反串老太太,甚至是哭丧,只要是能挣钱的活儿,赵本山都干过。

没有条件接受系统的表演训练,赵本山就在摸爬滚打中自己领悟戏剧的真谛;没有像样儿的专业老师,他就把舞台当学校,观众当老师,自学成才。

凭着过人的艺术天赋、吃苦耐劳的韧劲儿、不屈不挠的坚持精神,赵本山闯出来了,修炼出了扎根于黑土地的独特台风。

赵本山的本事,是在一场场乡村舞台、一次次被喝倒彩的磨砺中练就的。因此,他对现场表演的“火候儿”拿捏得十分到位。

每当观众欣赏赵本山的作品,都会被他不疾不徐的节奏、举重若轻的分寸感深深吸引,似乎他抖出的每个包袱都卡在了大家的“笑穴”上。

这样的舞台掌控力和临场反应能力,没有多年的“实战”浸染绝对做不到。陈佩斯胜在“准确”,赵本山强于“分寸”,两者的表演造诣可谓是不相上下。

2.际遇:庙堂之高VS江湖之远

天差地别的起点延伸出了不同的际遇。陈佩斯和赵本山,一个是“庙堂之上”的“表演艺术家”,一个是“野路子”的“江湖人”。

陈佩斯巧妙运用自己丰厚的知识储备,大胆创新,彻底改变了“小品”。

曾经的“小品”,是一种专业演员的学习方式,相当于他们的“课外作业”。章子怡和刘烨在中戏读书时,就曾因为交不出学期末的小品作业被戏称为“中戏吊车尾”。

是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儿“黄金搭档”,将喜剧要素注入进“小品”的表演模式,并将它带向了更广阔、更大众化的舞台。

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带着小品《吃面条》走上了春晚舞台。这是春晚历史上的第一个小品,也是广大观众第一次接触“小品”这一艺术形式。

在随后的几年里,两人又陆续创作出了《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姐夫与小舅子》等经典作品,陈佩斯逐渐成了春晚的初代“小品王”。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带动下,小品发展得如火如荼,没过几年就取代了相声的地位,成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第一大项。

陈佩斯的小品表演,有着很强的话剧味道。他最擅长在冲突情境中制造笑点,通过讽刺性的桥段推动剧情的起伏转折。

而随着小品艺术的不断发展,“后浪”们逐渐摸索出了不同的道路。

黄宏和侯耀文的经典之作《打扑克》运用了相声的包袱,“小品女王”赵丽蓉更是将戏曲元素融入到了小品之中,“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的唱词刻进了全国人民的DNA。

说到“后浪”中的翘楚,非东北“小品王”赵本山莫属。他将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同小品表演相结合,最终呈现的效果令观众们拍案叫绝。

赵本山受姜昆提携,于1990年首登春晚。小品《相亲》讲述了一对农村老人的爱情故事,嬉笑怒骂间乡村生活的质朴人情被勾勒得淋漓尽致。

在天才编剧何庆魁的鼎力相助下,赵本山后续保持着稳定的作品输出。

《牛大叔提干》辛辣地讽刺了公款吃喝,《拜年》剑指腐败顽疾,在这一阶段,赵本山的小品表演于不断摸索中慢慢地走向了成熟。

赵本山的灵感源泉是东北农村生活,他始终对养育了自己的那片黑土地饱含深情。在《红高粱模特队》中,赵本山加入了东北二人转的元素。

随着“千百年创业艰辛,换来了春满家园”的歌声响起,无数农村出身的观众被震撼、被感动。细细品味本山大叔的作品,就会知道所谓“丑化农村”纯属无稽之谈。

步入千禧年后,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的“铁三角”已经彻底打磨成形,本山大叔迎来了小品舞台的“全盛期”,随之而来的是满满的争议。

文章开篇陈佩斯对赵本山的批评,看似是他的“一家之言”,实则代表了很多人对赵本山的看法。他最经典的《卖拐》系列,始终拜托不掉“嘲讽残疾人”的恶评。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完整看完《卖拐》、《卖车》、《功夫》这“三部曲”,就会发现本山大叔表面在“耍人”,实则在“自嘲”。

赵本山饰演的“大忽悠”一角,代表着那几年随处可见的“街头神棍”。《卖拐》系列的搞笑包袱,其实是种种江湖骗术的夸张化、戏剧化。

本山大叔曾在采访中说过,他的作品不以教育人为目的,最大的主题是快乐。而《卖拐》系列恰恰是“润物细无声”,在欢笑中让大家对骗子有所提防。

所谓“赵本山丑化残疾人”的指责,实际是对作品的误读。真要上纲上线,陈佩斯的《羊肉串》又是不是对新疆人的污蔑呢?

告别了“铁三角”后,赵本山又和宋丹丹再续《昨天、今天、明天》和《钟点工》的“前缘”,“山丹丹”组合成了春晚小品的“钉子户”。

伴随着“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凑合着过吧还能离咋滴”等金句火遍大江南北,赵本山面临的“低俗”指责逐渐变少了。

春晚一年比一年难看,小品领域又后继无人,观众们逐渐减少了对本山大叔的苛求,开始感谢这些年他带给大家的欢乐。

这难道说明陈佩斯“错”吗?非也,他当年对赵本山的批评,并非是出于私怨,而是两代喜剧大师对小品的理解不同。

在陈佩斯看来,小品是浓缩的戏剧,他注重情节的结构、台词的起承转合、桥段包袱的呼应。正是因为他的精益求精,小品被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本山大叔理解的小品,是用短剧形式引人发笑的艺术。所以他会用民间艺术的“野路子”制造笑料,节奏和整体“笑果”是重中之重,严谨性可以往后推。

陈佩斯是小品领域“开山鼻祖”式的人物,赵本山又将它引到了新的高峰。“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各花入各眼,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金庸的武侠世界里,“降龙掌”无疑是最出名的武功。这种以扎实内力为基础、大道至简的精妙武学构筑了无数武侠迷的江湖梦。

而在《天龙八部》的粉丝群中,“六脉神剑”的拥趸并不比“降龙掌”少。这种“御剑于无形”、飘逸神奇的武学满足了无数人对“高手”的幻想。

如果将小品艺术与武侠类比,那么陈佩斯的表演风格神似“降龙掌”,赵本山独具一格的台风更接近于飘渺的“六脉神剑”。

陈佩斯的作品,是多年底蕴的厚积薄发,是兢兢业业的细致打磨。所以他的小品桥段精致、剧情扎实,具有无与伦比的严谨性、结构性。

《姐夫与小舅子》中,陈佩斯在开头的每句台词都是后半部分“笑点”的伏笔;《警察与小偷》中,看似啰嗦的“监狱生活”介绍强烈地渲染了情境感、真实感。

“降龙掌”稳扎稳打,陈佩斯的小品“步步为营”,观众的笑声水到渠成。

就像萧峰的“降龙二十八掌”可以简化成“降龙十八掌”,传承给洪七公和郭靖,陈佩斯的表演风格也可以传承。细节可以慢慢修炼,只要用心,总会“大差不差”。

赵本山的台风则不然。他的表演风格像是难以捉摸的“六脉神剑”,又像是神乎其神的“凌波微步”,盲目学他只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究其原因,是因为赵本山的作品之所以经典,跟他本人自带的魅力息息相关。陈佩斯的作品是靠剧情推动的,赵本山的作品是靠“角儿”推动的。

所以,陈佩斯的作品换人演,效果是表演逊色;赵本山的作品换人演,甚至仅仅是换个口音,都会造成整体效果的“大砸锅”。

经常有人说,赵本山的成功都依赖何庆魁的剧本。可事实是,本山大叔后期的“山丹丹”系列作品没有何庆魁照样儿经典,何庆魁的本子别人演就完全不好笑了。

还有人说陈佩斯擅长肢体表演,赵本山青睐语言逗笑,这种看法实在片面。

“梗王”赵本山金句无数,“改革春风吹满地”更是成了网友津津乐道的“名场面”,可他反串、扮演老人,肢体动作通通不在话下;

陈佩斯是无实物表演大师,初登春晚舞台就将“空气面条”吃得活灵活现,可他也留下了“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儿”等名台词。

艺术到了一定境界,都是殊途同归。陈佩斯和赵本山起点迥异,戏路不同,但对喜剧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可以说是高度一致。

二人都聚焦于底层,着眼于小人物,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陈佩斯深耕于话剧舞台,成绩斐然;赵本山的《刘老根》、《马大帅》、《落叶归根》等影视作品道尽了城乡二元社会下农民群体的辛酸苦辣。

在这个时代,有这样两位喜剧领域的艺术家,是观众的幸事;他们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如今的舞台上沙泥俱下,是娱乐圈的悲哀。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将近,又是一届春晚如期而至。

我们希望节目少些“假大空”,多些纯粹的快乐;我们也希望能有人像当年的陈佩斯和赵本山一样,讲老百姓的家长里短,让“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驱散如今“悬浮风”的乌云。

场馆介绍
北京地质礼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三十号。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是一座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1959年地矿部地质礼堂的前身为“李四光讲习堂”,当时礼堂占地2000平方米,后又扩建了两次,以满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四
13、22、38、42、47、101、102、103、105、109、409、603、60
地质礼堂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