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不演小品了,女儿火了,背后公司悄悄布局
更新时间:2025-10-04 11:07 浏览量:1
“星二代”三个字,早就是网友心里的雷区,一踩就炸。
昨晚,17岁的沈佳润突然官宣:韩国公司KQ娱乐的“特别练习生”,同时主演爱奇艺S级网剧《霓虹海》。
热搜第一,评论第一行就是——“爸妈铺好的路,连坑都填平了。
”
我盯着屏幕愣了三秒,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原来投胎真的是技术活,但技术活也能被拆成说明书。
先说最扎心的。
KQ娱乐在韩国算二线头部,ATEEZ是他们家的,练习室租金一天顶普通人半月工资。
可“特别练习生”不是练习生,合同里写着:韩国方只负责培训,不出道,不捆绑,国内商务全归她自己。
翻译成人话:借韩国顶级师资刷履历,回国直接变现,还不用被韩娱高压合同卡脖子。
更离谱的是,她爸小沈阳去年在广州南沙注册的“沈阳喜鹊文化”,已经拿到粤港澳大湾区文创重点扶持。
15%企业所得税,比普通人年终奖税率都低。
公司名字土得掉渣,政策红利却香得冒油——跨境资金便利化试点,美元进来不用层层审批,人民币出去只要备案。
一句话,钱想怎么转就怎么转,合规又丝滑。
很多人以为到这儿就完了,其实戏刚开场。
《霓虹海》的备案主体是“喜鹊文化”,合拍方是香港英皇。
广电总局今年新出的“湾区题材创作扶持计划”第一条就是:香港主创+内地出品=送审绿色通道。
别人排队三个月,她直接走VIP,上线档期还能撞上暑期档。
同一部剧,三重政策红包:大湾区补贴、合拍片便利、青春题材加分,算盘珠子蹦我脸上了。
更细思极恐的是商标。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拉个清单,小沈阳2024年一口气注册27个新商标,从“沈氏江湖”到“润物工坊”,连电子烟、虚拟偶像都圈进去了。
韩国那边同步注册“SHEN'S R”系列,中英文两手抓。
这是干啥?
提前把女儿英文名、剧照剪影、甚至未来可能出的数字人全锁进保险箱。
以后不管她带货电子烟还是卖虚拟演唱会门票,侵权官司都打不到她头上,全家族坐在IP上收租。
你以为只有他们在玩?
数据摆这儿:
2024年新增艺人关联企业同比涨89%,其中43%有境外投资。
说人话:明星爸妈都在学小沈阳,把娃做成“小型跨国集团”。
韩国子公司综合税负12%,大湾区15%,两边一叠加,比上班族个税都低。
孩子还没高考,资本架构已经干到B轮。
有人骂不公平,我反而觉得把遮羞布撕了挺好。
以前大家装糊涂,现在直接摊牌:娱乐圈就是拼资源,谁先把政策、税务、跨境、IP全打通,谁就赢。
沈佳润的出道给所有家长递了一份“明星子女养成说明书”:
第一步,注册公司拿补贴;第二步,海外刷履历;第三步,合拍片抢档期;第四步,商标护城河。
标准化到令人发指,连“努力”两个字都帮你写进项目书。
当然,监管也不是傻子。
文化和旅游部最新的《演艺人员经纪管理办法》修订稿里,悄悄加了一条:跨境经纪业务必须特别披露。
2025年1月生效,翻译一下——以后谁家娃再玩“国内赚钱国外养”,得先公示,网友就能按图索骥。
枪已经上膛,留给星二代的时间不多。
看完只剩一句感叹:
当别的17岁还在卷高考,沈佳润已经用跨国公司和S级项目写简历;
你以为她在追梦,其实人家在报税。
投胎是门技术,而技术,已经外包给爸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