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上亿有什么用?小品王赵本山的现状,给所有男演员提了个醒
更新时间:2025-09-30 19:02 浏览量:3
“赵老师一拉二胡,全场手机齐刷刷举起来,那感觉比演唱会还炸。
”
昨晚刷到这条15秒现场,愣是把人按在屏幕前循环了十遍。67岁,满头白发,腰板笔直,手腕一抖就是《赛马》,底下年轻人跟着打拍子——这谁还敢说东北喜剧老了?
可热闹背后,真正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是评论区一句话:
“徒弟们还在台上蹦跶,本山大叔却开始给儿女数秒表了。
”
可不是嘛。
球球直播间里,5000万成交数字一闪,她顺手把老爸拉过来客串,老头笑眯眯站两秒,弹幕直接刷到卡屏。
转头儿子牛牛在沈阳弄了个“喜剧培训班”,学费不便宜,一期三万八,招生文案第一句就是“我爹是赵本山”。
学员们冲啥来的?
心里都有小算盘:万一混个脸熟,下次拍短剧能蹭个角色,回本分分钟。
最逗的是,牛牛拍的那部《东北喜剧人》,腾讯播放量过亿,豆瓣短评区高赞写着:“剧情尬到用脚抠出三室一厅,但一看导演姓赵,我忍了。
”数据是真漂亮,可点开正片,弹幕一水儿“师父快来救场”。
老赵真来了吗?
没有,只在开机饭上露了个脸,拍了张全家福,转头又飞海南晒太阳。
徒弟们私下吐槽:“师父现在佛系得很,一句‘你们自己玩’就把我们打发了。
”
佛系归佛系,钱可一点没少挣。
天眼查甩出报表,本山传媒去年营收3.2亿,最赚钱的不是剧场门票,是“刘老根”牌酸菜——对,就是剧里杜小双怼谢广坤的那缸酸菜,如今真被做成预制菜,直播间59块两袋,一夜卖空三十万袋。
网友笑疯:“以后看《乡村爱情》得配自家酸菜,沉浸式追剧。
”
更离谱的是,老头在海南买了块地,说要种豆子,给酸菜供原料。
粉丝担心他被骗,他摆摆手:“种不出来就当给猴子表演节目。
”转头把农业公司注册在球球传媒名下,父女俩一个负责种地,一个负责直播,完美闭环。
有人酸:“啃爹罢了。
”球球直接甩数据:她签的20个网红,半年给公司回血1.8亿,老头只投了三百万,回报率比买理财香多了。
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去年春节,龙凤胎难得同框,照片里牛牛站最边,笑得有点僵。
知情博主爆料,弟弟嫌姐姐“太张扬”,姐姐嫌弟弟“总拿爹当招牌”,俩人饭桌上差点吵起来。
老赵一拍桌子:“吵啥?
再吵明年自己过。
”说完掏出一摞红包,一个袋里一张卡,密码六个八,儿女瞬间安静。
网友神评:“东北家庭的终极解决方案——压岁钱治一切。
”
说到底,观众操心的是:等赵老师真拉不动二胡那天,东北喜剧这杆大旗谁来扛?
剧场里,宋小宝带队演到深夜,台下依旧爆满,可出了沈阳,年轻人更爱刷短视频。
老赵看得透透的:“时代变了,能逗笑大家就行,管他是10分钟小品还是15秒段子。
”于是干脆当起幕后老板,短剧一部接一部,剧情土味没关系,数据说话:15亿播放,广告商排队送钱。
有人唏嘘,说赵本山成了“吉祥物”。
我倒觉得,这老头精着呢——台上让徒弟发光,台下让儿女试错,自己悠哉养老,偶尔露脸就是热搜。
看似退居二线,其实把流量密码攥得死死的:女儿直播缺热度?
拉老爹入镜;儿子短剧缺话题?
打“赵本山之子”标签;酸菜卖不动?
剧里再植入两集。
每一步都像提前写好的剧本,观众边骂边掏钱,完事还得感叹一句:“还是本山大叔会玩。
”
这么一想,67岁哪是退休,分明是换了个战场。
别人养老跳广场舞,他养老玩流量,顺手还把儿女推到前排。
下次谁再担心“本山帝国后继无人”,不妨回想下昨晚那15秒二胡视频——老头一抬手,全网跟着沸腾,这号召力,年轻人再学十年也赶不上。
东北喜剧会不会落幕?
至少现在,旗杆还牢牢攥在赵本山手里,只不过他换了个姿势:
不扛,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