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小品近年来年年被吐槽,为何能18次上春晚?妻子身份揭秘
更新时间:2025-08-27 15:58 浏览量: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知悉。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编辑 小豆包
"怎么又是他?!"
——这是每年除夕夜,孙涛亮相春晚时,无数家庭电视机前发出的集体吐槽。
从1995年到2023年,18次登台,孙涛堪称春晚"最坚挺的钉子户"。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作品评分逐年下滑,网络吐槽声一浪高过一浪。
一个被观众频频差评的演员,凭什么能年年站稳这个全国最顶尖的舞台?
一、曾经的辉煌:他也让亿万观众笑过
1995年,一个带着山东口音的年轻演员凭借《纠察》首次亮相春晚。
那时的孙涛,表演质朴自然,让人眼前一亮。随后《三姐妹当兵》中的"毛病"和《吉祥三保》的"我骄傲",都成为了当年流行语。
那时的孙涛,擅长塑造接地气的小人物形象,表演不浮夸,笑点自然。
观众记住的是那个憨厚中带着精明的普通劳动者,而不是现在这个模式化的"春晚专业户"。
二、陷入创作窠臼:三个固定套路用18年
细数孙涛近年的作品,不难发现三个固定模式:
角色不是保安就是职员;剧情离不开家长里短;结尾必定强行煽情。
这种"安全牌"打一两次尚可,连续用十几年,再忠实的观众也会审美疲劳。更让人尴尬的是,为了制造笑点,演员不得不用提高音量、夸张动作来"硬挠观众痒痒"。
三、妻子是幕后推手?这个说法太片面
孙涛的妻子李莉确实是他的军艺同学,也是他事业上的重要帮手。
她参与剧本创作,提供创意点子,在孙涛低谷时给予支持。
但要说孙涛能上春晚全靠妻子关系,这就太小看春晚审核机制的严格程度了。
春晚节目要经过6轮以上的审查,任何节目不过关都会被拿下。没有真本事,再硬的关系也难保一个演员连续18年登台。
四、春晚最看重的是什么?安全大于创新
说到底,春晚首先追求的不是艺术创新,而是安全稳定。孙涛虽然创新不足,但有三大优势:
业务能力稳定:18年零失误,从未出现忘词、笑场等播出事故。
形象正面:塑造的角色都是正能量小人物,符合主流价值观。
敬业精神:每年提前数月闭关排练,对作品精益求精
在这些方面,孙涛确实给了导演组足够的"安全感"。
五、观众要的是什么?创新与诚意并存
然而时代的车轮从未停止。当观众能在各种平台看到沈腾、贾玲等喜剧人的创新作品时,孙涛式的"安全小品"确实显得落伍。
观众吐槽的不是孙涛本人,而是那种"明知不好笑却非要你笑"的尴尬,是那种"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的套路感。
写在最后:
孙涛能连续18年登上春晚,绝非单靠运气或关系。他的稳定性、敬业精神和正面形象,确实符合春晚的特殊需求。
但如果想重新赢得观众的真心喜爱,或许该思考如何打破舒适区,给观众带来真正的惊喜了。
毕竟,春晚需要的不仅是"不会出错"的演员,更是"能让观众开心"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