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佩斯共用一张脸,演600场话剧被说“啃老”,这个星三代才牛
更新时间:2025-07-27 21:37 浏览量:1
人们都说“富不过三”,但明星是否也有”不过三”之说?
陈佩斯与父亲陈强共用一张脸,从被吐槽到全民喜欢,成了没有拖父亲后腿的“星二代”。
陈大愚与不仅形似,还神似,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星三代”。
但是,星二代不好“惹”,星三代更不好当。
电影《戏台》里,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那就是陈大愚饰演的副官徐明礼。
在姜武饰演的糊涂大帅面前,他是八面玲珑,阿谀奉承的“佞臣”。
他卑躬屈膝,绞尽脑汁拍马屁,还是被不按套路出牌的洪大帅打了二十大板。
在戏班子面前,他又是狐假虎威,指鹿为马的“小人”。
他“以假乱真”,抓了黄渤饰演的大嗓儿,让他顶替金啸天演“假霸王”。
恐惧胆怯和盛世凌人,都被陈大愚演绎得入木三分。
最后,洪大帅只做了一天“京城的皇帝”,就被“蓝大帅”给炮轰了,徐明礼换身行头,就去拍新主人马屁去了。
这个角色是陈佩斯向权贵宣战,片中多次的诙谐、敷衍的敬礼,很有陈佩斯当年的影子。
与父亲一样,儿子的“敬礼”动作,就是一种官僚符号,一种人生态度。
陈佩斯在表达对那些对所谓艺术和专业知识似懂非懂,“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的人,粗暴干涉艺术的不满。
这些人“助纣为虐”,瞒上欺下,玷污了艺术,毁掉了学术专业本身的纯粹。
但是,在影帝黄渤,实力派尹正和戏曲名家余少群面前,陈大愚还只是一个“小角色”。
按番位排,他至少要排到六番以外。
更关键的是,影片大部分演员都是零片酬出演,陈大愚充其量是“免费演了个小配角”。
但是,陈大愚饰演的副官角色很复杂,小人物也呈现出很多面,他演出了那个味道。
观众说,这个星三代很有父亲的味道,不过也有与父亲不一样的东西。
换而言之,他没有拖父亲的后腿,砸陈佩斯的金色招牌。
影片上映一周,更多观众开始为这个跟在父亲身边,摸爬滚打十年的“新星”鼓掌。
有实力、肯付出的星三代,也可以从星星变成太阳,照亮自己,与父亲的光辉遥相呼应。
有人曾问陈大愚,何不剃光头,因为这样就更像陈佩斯了。
陈大愚回应:“快剃了,感觉就差一点。”
就这差一点,陈大愚坚决不肯在更像“亲爹”的路上再迈一步。
他与父亲共用一张脸,想超越父亲的成就,确实很难。
不过,谁说星二代就得像父亲?
陈佩斯走的谐星之路,就与父亲陈强不同,更何况陈大愚是妥妥的星三代。
无论星几代,长江后浪推前浪,从来都没那么简单。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抛开上一代的成就,重新审视两代人,这才公平和客观。
“71岁的陈佩斯抵押北京房产,投资1亿拍摄《戏台》,只为捧红36岁的儿子陈大愚。”
陈佩斯拍电影,启用了陈大愚,就被诟病说在砸钱托举自己儿子。
这种猜测似乎顺理成章——在影视圈履历几乎空白的陈大愚,此前仅演过一部微电影《顶牛》。
陈佩斯是父亲,知儿莫若父。
是因为了解和理解,才会选择用“自家人”。
陈大愚已在话剧舞台默默耕耘十五年,经历了从“陈佩斯儿子”到演员陈大愚的漫长蜕变。
自古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是你首先得是那个“月亮”才能被相中,被捧在手心里。
陈佩斯说,陈大愚有时比自己还有戏,脑子也活络,经常能想出“锦上添花”的好点子。
在一场关键骑马戏中,当“大帅”未能踩上马时,他自然地用双手充当“人肉台阶”,很自然,也很贴合人物特征。
在几个角色中,陈大愚戏份不如几位主角多,没有他的戏份时,他就坐在摄影机前,看几位前辈的表演。
他说,看到黄渤和姜武能在6台机位间穿梭自如,甚至还有余量去考虑临时增加的戏份台词,就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好的演员,不是故步自封,也不是用自己的咖位和背景来压别人,而是不断在表演中自我成长。
陈大愚的表演中既有家族传承的喜剧节奏感,又融入了他对角色心理的细腻把握。
但是,这种喜剧感又透着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陈佩斯,秉承父亲陈强的教育方式,对儿子的培养之路,恰是“不捧即是捧”的智慧体现。
2010年陈大愚从国外留学归来,陈佩斯就立下铁律:“18岁后得自力更生,在外不要说我是你爸”。
但是,陈大愚放弃了所学的专业,就想干父亲辛苦耕耘半辈子的行当。
陈佩斯没有妥协,而是让年轻人去摸索,去磨合自己的人生。
陈大愚从话剧《阳台》《托儿》的龙套起步,经历了200多场的舞台磨砺,才逐渐获得重要角色。
陈佩斯对儿子的要求非常严格要,如今看来是给儿子的最好礼物。
陈佩斯也担心外人会说自己在“托举”儿子,让儿子学自己,跟在父亲“屁股后面打转”。
但是,他又很清楚,自己当年就是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
先学,模仿父亲,再跳出这个圈,自己悟出有别于父亲表演上的东西。
师父领进门,所有的造化都得看自己。当然,悟性高,又肯吃苦的陈大愚,懂得这一切。
2022年,陈大愚与父亲搭档,演了话剧《惊梦》。
陈佩斯曾长期拒绝父子同台,一出剧目,陈大愚也不是场场都得上,演得不好,不出彩,情绪不到位,就换人。
“我一直认为父子档不好,会让别人觉得你走后门。”
但观众的反应一天比一天好,直至陈大愚是陈佩斯儿子的声音越来越少。
陈大愚并不是在简单拷贝父亲的形与神,而是在揣摩属于家族基因中那部分不同的“细胞”。
“大家觉得这是艺术血液的延续”,这是观众和陈佩斯老友们的评价。
《惊梦》中,陈佩斯越发觉得儿子就是自己艺术细胞里的一部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陈佩斯把儿子比作自己的一条腿:“有些工作离不开他。没有他,我的防疫二维码就找不到。”
但是,儿子陈大愚还有他自己。
在普遍晚婚的演艺圈,陈大愚的人生选择堪称“逆流”。
2014年,刚满24岁的他执意步入婚姻,还一事无成就早早成家,这是“不务正业”。
后来,陈佩斯也想通了,孩子的婚姻自己干涉不了,早结婚也有早结的好处。
艺术来自于生活,鸡飞狗跳的生活,接地气的活法,才能演出更好的戏。
在陈佩斯的“生娃动员”下,陈大愚一口气生了四个孩子,陈家成了其乐融融的“六口之家”。
2020年特殊时期,居家生活的陈大愚妻子意外怀上双胞胎。
面对儿子对养育负担的担忧,陈佩斯承诺:“我就你一个孩子,肯定帮着养。”
如今,四个孙辈环绕膝下,陈佩斯变着花样补贴儿子家庭,而陈大愚的事业也在稳步上升。
家庭责任转化为艺术动力。陈大愚曾向父亲承诺:“我要家庭,也要事业,会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他实现了这一诺言——婚后他全方位爆发创造力,编剧、导演、主演多线发展。
他主演的《老宅》《阳台》《闹洞房》全国巡演超600场,被媒体誉为“陈氏喜剧接班人”。
“星三代”光环下,质疑从来都是如影随形。
面对压力,陈大愚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当然有压力,但更重要的是这份动力。”
他在走进剧场,做茶水、场记、音效、热场等工作时,就放下了身上的包袱,扯下别人和自己曾经贴在身上的标签。
我是陈佩斯的儿子,我很骄傲。
但演戏,我就是我。
我不想超越父亲,只想做更好的自己。
这就是陈大愚,不一样的“星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