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地质礼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62年总理去东北视察,看到大礼堂的柱子,怒道:这个礼堂不准用!

更新时间:2025-04-28 23:21  浏览量:4

1962年,周恩来总理带着工作组走进了东北一座新建的大礼堂,随行干部还没来得及介绍,他的手指已经猛地敲在了大厅中央的大理石柱子上,声音里带着少见的怒气:“这柱子花了多少钱?够买多少袋救命粮?”

不等回答,他转身盯着当地负责人:“我问你,老百姓还在吃野菜糊糊,你们倒先把大理石柱子竖起来了?这个礼堂,从现在起封了!谁批准建的,都给我把账本拿来!”

面对这根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大理石柱子,周总理为啥要发这么大火?

要知道总理为啥发这么大火,得先看看当时的日子有多难。三年困难时期,全国粮食紧缺,东北虽然是产粮区,但老百姓的粮缸也见底了。

总理来之前,刚去过市郊的生产队,推开老乡家的门,看见土炕上坐着一家人,围着一碗野菜糊糊。

老大娘颤巍巍地递过一个掺着麦麸的窝头,不好意思地说:“总理,家里实在没啥能招待的,这窝头还是掺了三遍野菜的。”

工厂里也好不到哪儿去。纺织厂的女工们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工作服,有的棉袄袖口磨得发亮,棉絮直往外漏,还笑着说:“再补补,能撑到开春。”

更让人揪心的是火车站,不少逃荒的老百姓背着破包袱,怀里抱着瘦得皮包骨的孩子,蹲在墙角等火车,他们要去更远的地方找口吃的。

可就在这种时候,有些地方竟然动起了“盖大楼、修礼堂”的心思。有些城市的规划方案里,大礼堂的预算一涨再涨,光大理石柱子就花了相当于当地百户人家一年口粮的钱。

这些事传到总理耳朵里,他一路上脸色都没好过,总理说:“老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咱们当干部的,怎么能把钱花在这些撑面子的事上?”

总理走进大礼堂那天,第一眼就注意到了天花板上的水晶吊灯。他没说话,只是伸手摸了摸吊灯的玻璃罩,冰凉的触感让他眉头一皱。

接着走到大理石柱子跟前,手指顺着光滑的柱面滑下来,突然问:“这些石头,从哪儿运来的?”

当地干部小声回答:“是从南方山区运来的,运费就花了不少……”

“运费?”总理提高声音,“现在火车上都是运粮的车厢,你们倒用火车拉大理石?”

他转头问随行的财政干部:“建这个礼堂的钱,能买多少斤粮食?”

对方回答后,总理叹了口气:“这些粮食拉到灾区,能救多少人的命?可现在却变成了柱子,好看是好看,能顶饿吗?”

现场没人敢吭声。总理又摸了摸柱子,声音软下来,可接下来的话更让人揪心:“我在国外见过不少豪华建筑,但那是别人的国家。咱们中国现在啥情况?我昨天路过菜市场,看见老百姓在捡菜帮子回家煮,你们难道看不见吗?”

见大家低头不说话,总理突然连发三问:“我问你们,这大理石柱子能当饭吃吗?能给老百姓做件棉袄吗?能让老乡们脸上露出笑吗?”

他走到窗边,指着远处低矮的平房:“你们看看外面,老百姓住的啥房子,咱们住的啥房子?他们吃的啥,咱们吃的啥?”

“当年长征的时候,我们在雪山草地上,连皮带都煮了吃,也没想着盖礼堂。”总理的声音有些发抖,“现在条件稍微好点,就开始讲排场,这是忘了初心啊!老百姓把咱们当成贴心人,咱们倒好,把他们的血汗钱花在这些面子工程上,良心能安吗?”

当地一位年轻干部忍不住插话:“我们也是想建个像样的地方,方便群众开会……”

总理摆摆手:“方便群众?群众现在需要的是粮食,是棉袄,是能看病的诊所!等老百姓日子好过了,别说大理石柱子,就是盖楼房,群众也会拍手叫好。可现在不行,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

发火后的行动

当天下午,总理就召开了紧急会议,当场作出决定:这座大礼堂立即停用,所有装修材料登记造册,能拆的拆下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比如给学校修课桌,给医院搭病房。

至于建礼堂的负责人,必须在全省大会上作检讨,还派了专项调查组,彻查资金来源。

回到北京后,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专门讲这件事。他拿出一张清单,上面列着各地正在修建的豪华工程:“我知道,有些同志觉得,地方发展需要形象。但什么是真正的形象?老百姓吃饱穿暖,脸上有笑容,那才是咱们政府最好的形象!”

在总理的推动下,全国开展了一场“反铺张浪费”专项行动。据统计,当年就停建了37座类似的豪华礼堂和办公楼,省下的资金全部用于购买粮食、支援灾区。

有个原本要装在礼堂的水晶吊灯,被拆下来卖了钱,换来了上万斤玉米,分给了缺粮的生产队。

最好的“形象”

大礼堂停用后,总理又专门去了一次。看着空荡荡的大厅,他对随行人员说:“把这些大理石柱子记下来,将来等国家富裕了,再盖礼堂的时候,拿出来给年轻干部看看,让他们知道,咱们曾经有多难,知道老百姓的血汗钱有多金贵。”

后来,这些大理石柱子被拆除,用到了市郊的一所小学。孩子们摸着光滑的石柱,听老师讲当年的故事:这些石头,本来是要盖豪华礼堂的,后来总理说,咱们先让孩子们有学上。

多年后,当年的年轻干部回忆起这件事,红着眼圈说:“总理那次发火,让我一辈子记住了,当干部的,心里得装着老百姓的锅碗瓢盆,不能只想着自己的门面排场。”

总理常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官老爷。”1962年的这场“柱子风波”,用最生动的方式诠释了这句话。

场馆介绍
北京地质礼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三十号。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是一座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1959年地矿部地质礼堂的前身为“李四光讲习堂”,当时礼堂占地2000平方米,后又扩建了两次,以满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四
13、22、38、42、47、101、102、103、105、109、409、603、60
地质礼堂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