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地质礼堂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老舍话剧《方珍珠》首演,传统曲艺与现代舞台碰撞

更新时间:2025-04-30 08:20  浏览量:1

## 当京韵大鼓遇上斯坦尼:老舍《方珍珠》如何用传统曲艺炸裂现代剧场?


北京人艺话剧《正红旗下》上海首演,促进京沪两地文化交流与融合_老舍


"啪!"醒木一摔,京韵大鼓的弦子声还未散去,舞台灯光突然大亮。1949年的北平剧场里,观众们瞪大眼睛——台上的"方珍珠"正用大鼓书艺人的身段,演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内心戏。这就是老舍话剧《方珍珠》首演时的炸裂现场,一场传统曲艺与现代戏剧的史诗级碰撞,让当时的文艺界集体沸腾。


老舍《四世同堂》演出要来郑州?北京曲剧版令人耳目一新!


老舍先生笔下的方珍珠绝非简单的"艺人翻身"符号。这位穿着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鼓书艺人,左手握着传承三代的梨花板,右手却悄悄翻开了斯坦尼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在"新社会"与"旧江湖"的夹缝中,她既要在天桥撂地时唱《战长沙》的贯口,又得在话剧舞台上用体验派方法演绎新女性。这种撕裂与融合,恰似老舍在剧本里埋下的文化密码——当方珍珠在第三幕突然甩开水袖来了一段程式化身段时,台下懂行的观众突然意识到:这哪是"旧艺人改造",分明是传统艺术对现代剧场的一次华丽逆袭。


这部戏在话剧基础上,融入戏曲,曲艺等音乐,表演元素,借鉴戏曲舞台的


剧本中暗藏惊人的艺术辩证法。老舍让方珍珠的鼓书班底集体"穿越"到话剧中,弹三弦的瞎子突然念起布莱希特的间离台词,唱莲花落的小徒弟竟用戏曲"自报家门"的方式打破第四堵墙。这种看似荒诞的处理,实则是老舍对传统曲艺"叙述体"本质的深刻认知。当方珍珠在台上一边拆洗大鼓的鼓键,一边用评书"说表"技巧演绎独白时,现代戏剧的"第四堵墙"被京味儿十足的"说书人"砸得粉碎。


11月9日,老舍话剧《四世同堂》郑州站精彩开演!


首演当晚最魔幻的场景出现在第二幕。方珍珠教话剧演员练"喷口"基本功时,台下观众突然集体跟读"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这种演员与观众的即时互动,恰是传统曲艺的"场域魔法"。老舍敏锐地捕捉到,天桥艺人那种"平地抠饼,对面拿贼"的现挂本事,比西方先锋戏剧的观众互动理论早了整整半个世纪。当方珍珠即兴把台下观众的咳嗽声编进唱词时,斯坦尼体系遭遇了最可爱的"中国式解构"。


七十年后的今天,重读《方珍珠》的舞台提示仍觉惊心动魄。老舍要求"方珍珠的京韵大鼓要唱出哈姆雷特独白的质感",又规定"话剧演员的台词必须带着单弦的韵律"。这种看似矛盾的创作要求,恰恰揭示了传统艺术的现代性基因。当我们看到方珍珠用大鼓的"快三板"节奏演绎易卜生式的戏剧冲突时,突然明白:所谓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从来不是谁取代谁,而是两种时间维度的艺术在相互启蒙。


在短视频霸屏的今天,《方珍珠》的启示愈发耀眼。老舍早在建国初期就预言:真正有生命力的创新,不是把京剧改成歌剧,而是让两种艺术在碰撞中长出新的器官。当方珍珠最后一场戏同时运用曲艺"跳入跳出"和斯坦尼"情绪记忆"时,中国戏剧史上第一只"跨界混血儿"就此诞生。这或许就是老舍留给当代创作者的最大遗产:传统的真谛不在博物馆里,而在每一次打破常规的创造性叛逆中。


标签: 舞台 话剧 传统
场馆介绍
北京地质礼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三十号。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是一座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1959年地矿部地质礼堂的前身为“李四光讲习堂”,当时礼堂占地2000平方米,后又扩建了两次,以满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四
13、22、38、42、47、101、102、103、105、109、409、603、60
地质礼堂剧场